在2004年,电子邮件服务所提供的存储空间相对较少,功能也较为单一。随后,一款名为Gmail的免费广告支持型产品问世,正如您所知,它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上最为庞大的电子邮件服务之一,吸引了超过25亿的活跃用户;根据其Play列表的数据,仅在移动端,Gmail的下载次数就已经突破了100亿次。
尽管令人难以置信,但许多人将 Gmail 视作愚人节玩笑,只因它选择在 4 月 1 日这天正式亮相。该公告的措辞让人难以置信,公司将 Gmail 定义为一种基于搜索的电子邮件服务,认为它是对公司信息组织主要重点的自然拓展,这反而降低了其重要性的凸显。
然而,很快大家便发现Gmail并非一场玩笑,而是谷歌向部分用户推出的试验性产品。自问世以来,这项电子邮件服务便始终处于测试状态,这一阶段已持续超过五年,如今它正迎来21岁的生日。
曾经,电子邮件的江山被Yahoo!、AOL等巨头所掌控。他们试图通过将核心产品——功能卓越的搜索引擎——融入服务,以吸引更多用户。与此同时,他们提供的1GB电子邮件存储空间,是当时免费网络邮件服务所普遍提供的存储量的100多倍。
Gmail致力于提升使用效率,通过将邮件内容以对话形式呈现,确保所有回复的背景信息一目了然。这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存储空间紧张的问题,避免了用户因存储限制而不得不删除邮件或将其存档至文件夹中以便检索的困扰。
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新闻稿中阐述道:“用户在使用电子邮件时若遭遇难题,我们同样会面临挑战。尽管 Gmail 的开发过程比我们原先设想得更为复杂,但我们依然为能够向那些迫切需求此项服务的用户奉献我们的服务而感到欣慰。”
布林回忆称,Gmail 的创意源于一名用户对当时电子邮件服务水平的强烈不满。此外,它还被视为“工程师需将20%的工作时间投入个人项目”这一企业文化的典范。
2004 年的 Gmail 用户界面
保罗·布赫海特,Gmail的创始人,后来对排名23的员工进行了澄清,指出在Gmail正式推出之前,他实际上已经投身于Gmail的开发工作多年。自2001年起,他就开始参与这项工作,而该项目自始至终都被视为一个正式的项目。不过,起初这只是一个兼职性质的项目,因为保罗当时还在忙于完成另一个初始项目。
保罗在播客中提及,有内部人士向《纽约时报》泄露了公司计划于4月1日推出一款电子邮件产品的信息。那时,Gmail尚未发展完善,然而,它在UTC午夜时分发布了一则新闻稿,此时美国的时间还未到4月1日,意图在《纽约时报》之前公布这一消息。
然而,Gmail或许尚未真正踏入市场。公司内部有不少人并不赞同Gmail的构想,他们主张终止这一项目。“有位知名高管曾预测,我们的用户数量可能连一百万都达不到。我们不能让这些消极的声音影响我们的决策,”保罗在他的博客中如此写道。
大家对采用某种方式来打造电子邮件服务表示疑虑。他们担忧微软可能会通过对其网络浏览器的调整来破坏它,亦或是这些做法会将浏览器带向极端,进而引发整个系统的崩塌。但事实正好相反,微软对浏览器的调整反而让 Gmail 的运行变得更加流畅。这位工程师在他的博客中进一步补充说:
我选择了该语言来开发 Gmail 的用户界面,然而,几乎所有熟悉该语言或网络浏览器的人均向我指出,这并非明智之举。事实上,先前已有类似尝试,却无一例外地以失败收场。
然而,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庆幸的是,我所在的这片天地不仅包容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实现,更是在此之上,积极倡导着挑战不可能。自从我们推出产品,那些曾经的不可能迅速演变为日常,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网络应用的固有认知。这实在令人感到新奇。
Gmail在初期实行了邀请注册制度,其容量大约能容纳一万名用户。保罗表示,这样的规模对于容纳公司员工及其亲朋好友来说是足够的。邀请制度有助于管理用户规模,从而避免整个系统因用户过多而崩溃。
2004年,这项服务问世之际,Gmail账户尚未问世。所有账户均是在Gmail问世之后才被创建。保罗透露,他最初建立的账户是“Gmail版Hello World”,紧随其后的是他个人的账户,随后他还邀请了团队成员及公司其他同仁加入。
在Gmail推出一年之际,其电子邮件的存储容量限制提升了一倍,并且这一数字在随后的多年里得到了连续的扩大。到了2025年,用户能够享受到15GB的免费存储空间,而且这一空间可以在Gmail、文档、表格、幻灯片以及云端硬盘等多个应用之间实现共享。
Gmail在推出初期,其更高的存储容量限制主要依靠从邮件内容中提取关键词,进而通过投放相关广告来获得补贴。这一做法迅速引发了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担忧,同时也吸引了立法者的关注。
有必要撰写另一篇文章,以探讨在过去二十年里Gmail所增加的丰富功能。Gmail作为该搜索引擎巨头旗下推出的网络应用套件的先驱,占据了重要地位。
Gmail 已与Keep、日历以及通讯录等应用和服务实现了整合,同时在用户界面中增设了便捷的快速访问功能。近期,Gmail的侧面板中新增了众多AI功能。
人工智能助手具备处理多项功能的本领,诸如归纳邮件内容、撰写回信草稿以及迅速搜寻所需信息。展望未来,Gmail 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功能呢?
本站蘑菇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于海外ID领域的分享平台,提供全面的ID账号分享知识,包括海外appleid、美区id、海外id、全球ID分享等,能让海外ID账号知识简单易懂。欢迎关注及分享本站。
本文来自作者[树州号]投稿,不代表蘑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bs.houniaohao.com/post/194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蘑菇号的签约作者“树州号”
本文概览:其 Google Play 列表显示,仅在 Android 上,Gmail 的移动版本下载量就已超过 100 亿次。...
文章不错《gmail邮箱下载 2004年Google推Gmail,曾被疑愚人节恶作剧,如今超25亿人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