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攻港,小绿车水土不服待解,合法性成公共话题?

除了一系列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外,随着小绿车在香港街头的日益增多,对于其合法性的问题,也正在成为一个公共性话题。...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共享单车攻港 “小绿车”水土不服待解

《财经》杂志2017.05.3113:43

香港共享单车app_共享单车香港运营问题_小绿车GoBee.Bike香港市场挑战

除了众多可能影响用户感受的要素之外,随着这些小绿车在香港街头数量的持续攀升,关于它们合法性的讨论也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议题。

《财经》记者 焦建/文 苏琦/编辑

内地众多共享单车品牌竞争激烈,该商业模式正逐步拓展至海外市场,然而,在香港市场,作为先行者的“小绿车”却因种种不适应而独自前行,其后的发展历程各具特色。

所谓的“小绿车”,其官方英文名为“GoBee.Bike”,这类共享自行车以明亮的鲜绿色为主体,车身上还装饰有醒目的黄色小蜜蜂图案。自今年4月20日起,这些车辆开始在沙田、大埔等香港新界地区密集投放,初期投放数量约为1000辆。而在大约两个月前,负责运营该项目的公司已在香港完成了注册手续。

与我国内地众多共享单车运营模式相仿,若想骑行小绿车,用户需在iOS或安卓应用商店下载特定应用,随后以香港地区以“+852”为前缀的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并支付399港币的保证金。完成这些步骤后,用户可以通过扫描车锁上的二维码解锁车辆,使用结束后还需将车锁上锁。

小绿车的租赁费用为每半小时5港币。即便考虑到香港的整体生活成本普遍高于内地,与沙田地区众多租车行提供的各式自行车,其12小时租金在50至70港币之间相比,这个价格依旧显得偏高。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对于那些对自行车有特定需求的人,或是家庭用户而言,单一型号的小绿车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Cohen,小绿车的创始人,对此观点显然持有不同看法。据他最近公开披露的信息,小绿车仅用两周时间便成功筹集了建立平台和购置车辆的种子资金。目前,公司正在进行A轮融资,并计划将相关业务拓展至全球市场。

若这笔总额预计达到8000万美元的融资得以实现,小绿车无疑将跻身香港初创企业中难得一见的明星案例。然而,在共享汽车运营商Uber在香港市场遭遇挫折的背景下,共享经济模式能否借助单车在香港稳固立足,正遭遇诸多实际挑战:

自运营以来,小绿车不幸遭受了盗窃、部件遭破坏等多种不公平对待。记者在沙田城门河畔居住,那里有一条颇负盛名的通往香港中文大学的骑行道,周边还开设了多家租赁店铺。自小绿车投放市场不足一周起,就不断有消息传来,称这些车辆被丢弃至河道之中。

此外,一位来自香港的创投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小绿车团队能否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小绿车团队与众多创业企业一样,采取了“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推出策略,并逐步完善。然而,对于这个在香港扎根的团队来说,在本地寻找足够的人才以支持这一发展过程,或许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所谓“最小化可行产品”,即MVP,这一概念由硅谷创业家Eric Rise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中首次提出。其核心理念在于:首先制作出简易的产品原型并投入市场,随后通过测试和收集用户意见,实现快速迭代,持续优化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Cohen曾明确表示,GoBee.Bike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便匆忙上线,因此遭遇了不少问题。

小绿车采用的软硬件结合型模式中,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较慢;目前,香港消费者对其的批评意见多集中在软件方面。除了存在错误扣费的问题,其应用程序还曾遭遇过用户绑定的信用卡信息可能泄露等安全隐患。

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这些问题实际上受到了香港近年在创新创业领域整体发展状况的限制:

当前市场上最急需的是能够编写手机应用程序的专业人才,众多高校普遍未能满足这一实际需求,人才短缺问题愈发严重。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张泽松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许多院校仍在使用过时的电脑课程体系。他建议政府应尽快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并明确规划高等教育阶段应培养哪些类型的科技人才。

不少行业从业者担忧,在香港这种以“地产霸权”为主导的体制下,无论是从成本考量还是社会文化氛围分析,年轻创业者的生存环境正逐渐变差。实际上,小绿车的创始人并非香港本地人,他是一位在香港生活了六年的法国人。此外,《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小绿车在天使轮融资时,资金并非源自香港本地投资者。

观察小绿车的支付手段,相较我国内地广泛使用的微信、支付宝等多样化电子支付手段,其支付方式仅限于信用卡,且需预先缴纳押金,显得较为单一,同时亦伴随着一定的支付风险。这也反映出香港金融界普遍存在的忧虑:自上世纪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具备金融支付功能的“八达通”卡以来,香港在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是支付方式上,与内地相比已经明显滞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Apple Pay支付方式已在内地广泛使用,而到了2017年才逐渐在香港市场崭露头角;当时五月份,仍有香港本土银行通过报纸公告宣布开始提供这项服务。

除了那些可能影响用户感受的要素之外,随着这些小绿车在香港街头越来越常见,它们是否合法的问题也渐渐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实际上,这些小绿车宣称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停放,一旦锁好,系统便会自动终止充电,并在应用程序上展示总的使用时长与费用。同时,需特别注意的是,用户是不允许在私人住所附近停车的。其争议性以及可能触犯法律的问题,正是其引起广泛争议的根源之一。

香港社会对自行车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车辆上必须配备前灯和尾灯,骑行者还需佩戴安全头盔,否则警察将会没收其身份证。同时,自行车停放也受到限制,不能随意停放,必须停放在社区内划定的公共自行车停车位上。在大浦工业区担任人力资源经理的周小姐向《财经》记者表示,她注意到近期该地区新增了许多绿色自行车。

依据香港《道路交通(泊车)规例》,若有人在泊车点连续停放车辆时长超过24小时,则构成违法行为。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因此,若在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亦被视为违规。政府部门,如地政总署等,将依据各自职责对违规停放的单车进行清理。

在现行的香港法律框架内,区议员对于小绿车的看法主要涵盖以下几种:在提供服务之前,未经区议会和政府批准,被视为“擅自行动”、“不负责任且过分荒谬”;“违规泊车即是违规泊车”,强烈要求政府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禁止;小绿车占用公共空间盈利,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建议政府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与无盈利机构携手共同开发共享单车系统。

在香港行政体系处理这一新兴的“共享经济”模式时,实际上也遭遇了诸如反应迟缓、多头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慢半拍”和“九龙治水”等现象。

根据沙田区议会发布的《处理沙田区违例停泊单车专题报告》所述,若发现违规停放的单车,相关部门的职责分配具体如下:运输署负责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违泊单车进行清理;沙田地政处负责处理占用未批租政府土地上的违例单车;食物环境卫生署负责清理街面上弃置或损坏的单车;警务处则负责处理对道路使用者造成即时危险的单车。

正如某公务人员在一家共享单车品牌先前进入上海时所指出的,这种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公共交通的不足,然而,它也引发了众多新问题。例如,城管、交通、公安、规划和环保等部门的工作量如今都大幅增加。

对于上述种种疑问,Cohen曾经作出如下回应:在(小绿车)正式面市前,他们已经与众多政府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部门普遍对该服务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另外,考虑到香港现有的自行车使用法规已经相当陈旧,若有必要,该公司愿意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相应的协助。

此外,学界针对香港长期存在的对骑单车者不友好的整体环境问题,已提出多项建议。例如,政府可以在公共单车停放区域中划出特定区域作为收费区,供共享单车租赁公司使用;同时,政府可以负责在政府机关、公营建筑、大型商场等场所周边建立单车停放收费区。

此次香港引进共享单车服务的是一位外国年轻人,这一事实表明香港对于海外初创企业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若他此次未能取得成功,我将会深感遗憾。我不希望看到像Uber那样的创新企业在香港遭遇挫折,因此,我期望特区政府能够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为科技初创企业和创业者创造一个适宜的经营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近日在香港《信报》撰文称。

本站蘑菇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于海外ID领域的分享平台,提供全面的ID账号分享知识,包括海外appleid、美区id、海外id、全球ID分享等,能让海外ID账号知识简单易懂。欢迎关注及分享本站。

本文来自作者[树州号]投稿,不代表蘑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bs.houniaohao.com/iosfenxiang/202507-1630.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52523131的头像
    52523131 2025年07月20日

    我是蘑菇号的签约作者“树州号”

  • 52523131
    52523131 2025年07月20日

    本文概览:除了一系列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外,随着小绿车在香港街头的日益增多,对于其合法性的问题,也正在成为一个公共性话题。...

  • 52523131
    用户072011 2025年07月20日

    文章不错《共享单车攻港,小绿车水土不服待解,合法性成公共话题?》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蘑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蘑菇号